Sievers Eclipse细菌内毒素检测:克服抑制增强干扰的操作程序

发表时间: 2025-08-19 17:22:47 作者: 染色液

  。细菌内毒素是GNB细胞膜的关键成分,当浓度足够高时会引发致热反应(即高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制药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BET,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ing),重点测量注射用水(WFI,Water For Injection)、制药原材料、成品药、医疗器械等所有涉及注射用药物的GNB污染程度。细菌内毒素的检测的新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凝胶法(Gel-Clot),2、动态浊度法(KTA,Kinetic Turbidimetric Assay),3、动态显色法(KCA,Kinetic Chromogenic Assay)

  鲎试剂(LAL,Limulus Amebocyte Lysate)提取自鲎的血液,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测。当检测到内毒素时,鲎试剂级联就会有一系列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会放大内毒素的显现。当内毒素与鲎试剂反应时,内毒素会激活酶级联中的第一个因子 — C因子,然后C因子会激活B因子。B因子会作用于凝固酶原,使其成为凝固酶。最后的检测步骤就是凝固(用凝胶法)、浊度(用动态浊度法)或显色(用动态显色法)。下图1是采用动态显色法时鲎试剂级联反应的示意图。

  Sievers®Eclipse细菌内毒素检测仪(以下称Eclipse)采用动态显色法,用405 nm波长(即动态显色法的典型波长)来测量和分析内毒素的浓度。动态显色法使用带有显色基底的鲎试剂。显色基底是一种连接对硝基苯胺(pNA,一种黄色显色剂)的肽。如果样品中存在内毒素,鲎试剂中的酶促反应就会破坏连接pNA的肽键,从而在样品或溶液中释放黄色。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颜色变化,量化色变后能得出内毒素浓度。Eclipse还能够正常的使用Fujifilm Wako浊度试剂,也是用405nm波长来测量内毒素浓度。

  具有37°C恒温培养控制和离心技术。微孔板内预置了细菌内毒素参考标准品(RSE,Reference Standard Endotoxin)和阳性产品对照(PPC,Positive Product Controls),允许用户在每次化验时运行最多5点标准曲线 EU/mL),以及最多21个样品及阴性和阳性对照。Eclipse软件操作简单便捷,符合《联邦法规21章》第11款(21 CFR Part 11)的规定。

  ,以及提供运行样品的方法适用性。方法信息包括:所用的鲎试剂化验方法、化验灵敏度(λ)、验证的稀释倍数、PPC(阳性产品对照)加标浓度、稀释剂、%CV(变异系数)标准、以及平均PPC回收率。

  。大多数药品配方适用于患者诊治,而非鲎试剂化验。因此大多数药品并不符合鲎试剂化验的最佳条件,会对鲎试剂化验有干扰。干扰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抑制或增强。制药厂应当非常了解样品的化学组成,以便能够确定干扰源,这很重要。可以借鉴“美国药典内毒素检测指南(USP  Guidelines on Endotoxins Test)”,以了解常见的干扰及其缓解方法。下表是有关干扰摘要。

  通常能够最终靠稀释来缓解抑制螯合剂的干扰,也能添加二价阳离子(例如MgCl

  能够最终靠稀释、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去垢剂来缓解脂类或溶酶体的干扰。还需从稀释用水(LRW)中提出脂类。

  通常能够最终靠稀释来缓解变性剂(如醇和酚)的干扰,也可以通过蒸发来缓解变性剂的干扰。

  可以用葡聚糖封闭缓冲液来重构鲎试剂,以缓解β-葡聚糖的干扰。建议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和β-葡聚糖封闭缓冲液。请按照鲎试剂和缓冲液随附的操作说明做相关操作。能够最终靠稀释或热处理来缓解其它丝氨酸蛋白酶的干扰。

  在对新产品做内毒素检测之前,应先评估阳性产品对照(PPC)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CV),以检测样品基质所造成的干扰(包括抑制和增强)。此阶段的目标是确定最佳产品稀释倍数,从而将干扰降至可接受的范围以内。最佳稀释倍数应低于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几乎全部的产品都会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测(BET),

  。这种多批次测试能保证内毒素检测的新方法在测试不同批次产品时的一致性和稳定能力,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和法规要求。

  Sievers Eclipse细菌内毒素检测仪是细菌内毒素检验测试领域的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